“欣,你今天回来了!”
“今天回来,主要是收养老保险,有几个贫困户在县城,一方面完成收缴工作,同时顺便通知包联干部。”
在县纪委审理室,我找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时,见到了机关派驻三阳镇九里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书记魏欣同志。他是县纪委组织宣传部的干部,与我共处一室二年后,2016年3月离开机关,开始了一线扶贫工作。
年轻帅气的80后小伙子,宣传教育工作中思维敏捷,善于思考,文字功底深厚,如今在落实脱贫攻坚政策,完成县纪委派驻使命工作中,皮肤略略变黑,言谈举止由原来的内向转为粗犷大方,简洁明了,更加成熟了。自己室内的干部,除了工作上的关注,更多的是工作中相互支持的那份友情,兄弟般的照顾,让我有了更多的牵挂:监督执纪问责人,如何在一个边远的村落扎下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不辜负委局领导和同事们的期望。几个难以磨灭的场景不时涌现在眼前:
一次“七一”廉政党课
2016年7月前夕,委局领导决定,县纪委监察局党支部的庆“七一”活动安排在包联的三阳镇九里村,机关党员与村上的党员一起庆祝党的生日。活动当天,魏欣作为第一书记,又是县纪委干部,奔前跑后,将远在汉滨区的党员、外出的党员进行了通知联系,组织大家集中到村委会。活动中,所有的党员干部共同重温入党誓词,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亲自为九里村党员授发了党员标示胸牌,与大家一同回忆党的光辉历史,并就村组党员干部如何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创先进、当先锋三个方面讲了一堂精彩的党课。要求村组党员干部要当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明白人;勤于学习,宣传落实的带头人;共同致富,助推发展的引路人;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的责任人;修身律己,勤政务实的正派人。
在县外创业的党员孙自成在听完党课后说:“县上的领导给我们上党课,我回来一趟值了,通过学习教育,现在我的言行举止都要注意了,时刻都要想着是一名党员,做事要为群众当表率。”
一次雨夜救人
2017年5月3日凌晨时分,天正下着小雨,正在床上休息的魏欣手机响了起来,村上一群众打来电话,说原天池村农户张世全老人家的房屋有倒塌的危险。
人命关天,群众利益无小事。魏欣立即给张世全打电话,要求他和老伴先撤出房屋。同时叫起单位派来的驻村工作队员邹熹和镇上的一名干部,穿好衣服,边走边给村支部书记打电话,一同赶往危险发生地点。由于该村民居住地异常偏远,加之连日降雨,天黑路滑,导致行走异常艰难。但工作队员们却一刻不敢怠慢,迅速赶到村民家中。经过现场查看,发现老人居住的房屋已严重倾斜,随时可能发生倒塌的危险。因为儿子在西安工作,仅有两位老人在家,如果发生意外,一时无人知晓。为了保证两位老人的安全,几位脱贫攻坚工作队员立即将两名老人转移至附近安全房屋内,并指定了责任人,负责老人的安全。随后,为防止附近其他群众房屋发生险情,大家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其他有可能发生滑坡的村民家中,对他们进行了提醒和疏散。在对村上群众居住地的一番清点后,队员们回到村委会住处,此时,墙上的时钟指针慢慢指向凌晨四点。大家望着彼此满身的泥水,脸上露出了疲惫的笑容。
一个群众熟悉的“鸡书记”
不知道情况的人看不明白,但九里村的群众对魏欣这个名字确是耳熟能详。2016年以来,作为一名纪委派出来的脱贫干部,他始终牢记使命,把自己和村里的群众打成一片。在与村干部一起交流沟通中,一个解决全村群众脱贫的路子浮出脑海:贫困村自然条件差,如果想要发展,必须群众要有自己的产业才行。于是他长期走街串户,熟悉掌握每一个贫困户家庭成员、智力、劳动力、土地资源、农产品等情况,希望能够针对不同的家庭状况,为贫困户找到不同的脱贫之路。同时,在自己往返于县城和九里村时,把资源相互“传导”,为经常帮贫困户向县城卖鸡,而被身边的群众和朋友们笑称“鸡书记”。为了跑项目,了解技术,他先后奔波于11个乡镇之间,了解各镇企业大户发展的项目,并单身一人,到河南省一机械生产企业,考察农产品加工机器,为村里的贫困户找发展的路子。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10月底,他终于为村上贫困户孙自学量身定制了一套“农家粉条”加工机器,利用本地红薯,提取淀粉加工粉条,开办了一家小型粉条加工厂。
随后,魏欣还帮助孙自学举办了一场“农家粉条”免费试吃活动,吸引了周边数百名群众前来围观,而举办这场试吃活动的贫困户孙自学现场销售收入达到3000元,现场高兴的他忍不住连连说道:“这都是县纪委魏欣指导的好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