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即人的品质、品格,也就是一个人行为作风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和品性等方面的本质,常用“道德品质”来表述。
人要有品,就得经得起诱惑,特别是金钱和情色的诱惑;人要有品,就得承受住压力,特别是权势的压力;人要有品,就得有所禁忌:钱不可贪,师不可骂,友不可买,官不可讨,上不可媚,下不可慢,风不可追,天不可欺。一个人如果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人就有了浩然之气,有了让人仰视的品性和品节。
人要有品,更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人,乐于奉献、公而忘私。有则童话非常好:蚂蚁和蜜蜂每天都起早贪黑,辛勤劳碌,但人们都喜欢蜜蜂,却不喜欢蚂蚁,蚂蚁不服,询问原因,蜜蜂一语道破真谛:“因为我劳动为了人们,而你劳动是为了自己。”
人品,是其他一切品格的基础。经商讲究商道,商道其实就是人品的映射;为官讲究官品,官品是人品在职场的具体体现。做人不过关的人,绝对不会有好的商道和官品。
加工生产,他可以使用先进的设备,也可以使用落后淘汰的设备;他可以正确操作机器,也可以有意损坏机器;他可以生产出货真价实的优良产品,也可以制作出假冒伪劣产品;他可以使优良产品永远保持优良,也可以砸了优良产品的牌子;他可以物美价廉、童叟无欺的公平买卖,也可以物廉价美、短斤少两的强买强卖。诚实正直的人,毫无疑虑会脚踏实地,遵纪守法,重情义守信誉,生产出代表自己最高水准的产品;道貌岸然、心术不正的人,自然就要一门心思投机取巧,拿假冒伪劣的东西坑蒙欺骗广大消费者。人品决定产品,产品的的确确体现了人品。
行政机关、窗口单位滋生的诸如生冷硬推、吃拿卡要等衙门作风、“寻租”现象,也皆是因为个别工作人员的品质出了问题。比如办证,本来立等可取,偏要人三天后再来。去了,说:少一个材料;又去,道:缺一份证明;再去,告:差一个公章;还去,言:等上会研究。办事者一趟趟满怀期盼地去,一次次焦虑不安地等,工作人员“挤牙膏”式的办事效率,似乎不把人折腾够呛势不休,最终,有性急会意者被迫“中枪”,托人通融、烟酒伺候、红票奉上。
人品亦是一种产品,需要改造升级和包装,不同之处在于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其品性可以净化和升华。当前,我们开展的纠“四风”树新风暨干部作风整顿,各级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对照标准要求,深入自查干部作风、行业行风、乡风民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狠抓问题整改,抓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就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具体行动,是建设陕西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根本保障,是提升平利人民幸福指数的现实需要。正在和已经推行实施的亮牌服务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承诺监督制、责任追究制等等,其实都是加强人品修养、促进工作成效的具体措施。我们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建好用好管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所站,聚焦教育、医疗、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和涉水领域,持续深化“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做到“真查真纠真提升”,让文明乡风蔚然成风,更是为了人品的锤炼和升华。
看“品”字的构造,乃三个“口”相叠而成,它意味着人的品格品性不是自封自诩的,而必须经过群众的品头论足,得到群众的认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人品的认定,少不了这样一个民意检验的程序。
(作者系平利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