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近三十年的纪检监察生涯中,伴随着我的始终有一个奇绝的“护身符”,一个女娲平利生就的奇石——“公正石”。
记得还是在镇上工作的时候,我刚被任命镇纪委书记,有一次下村查一件信访,骑着摩托,去过一溪连人都冲过的淌水河。当车子驶入水中,不料小溪由于雨后水深有泥沙,一打滑,我稳车不住,差点落入水中,幸亏溪中有一石块正好垫补了车子前轮,才没有连人带车倒下,便心存感激,待过河后停好车,返身去寻那块石头,想看看不让我跌倒的是怎样的一块石头?
初看时,这石其貌不惊人,只有书本大小,成不规则的梯形方体,通身是石墨色的大理石,细看时,觉得就不一般了,石身上透出几笔白色线条,那横撇竖捺组成的结构分明就是两个汉字,不错,就是两个汉字。字体端庄中有浑厚,浑厚中有飘逸洒脱,然那字笔画中还夹杂草书的意味。一时竟看不出什么字,不忍舍弃,就放在车后箱里,带回家中。
就在那年,组织上一纸调令,把我调入县纪检监察部门,从此就一直干着惩治腐败,去浊扬清的工作来。
一日在家,又翻出这块石头,似乎像开了窍一般,一眼就认出来白色的线条完完全全就——“公正”两个字。真是“公正”,左看右看都是“公正”。我几乎要跳起来了,为何早先就没有认出这二个字呢?奇就奇在“公”字上面那个 “人”,造物主是用两点代替的,那两点,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北,距离有些远,可看明白了,就越发的像了,且正配“公正”的本意——平衡、和谐、公平、公正。
平利有山有水更有石,漫山遍野,崇山峻岭,大河小溪,处处都是石,偏偏这个石头坐生在那一个乡间的不知名的小溪中,人来人往,众人皆过河,可就没被垫衬到,偏偏让我一跌一拜,便得了这石,得了石,一般是不经意的,偏偏我就带回了家,石上掺生的石英组成的白色的线条,天工造物,成了形,成了字,字千千万万,石上成单独“公”字或者单独“正”字就极不容易,可两个字完整完美的浑然一体,就真个是大自然的天工造物了。这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石头,还真是有些深刻寓意的。
于是,便在意的选来一块黄杨木,按照石质、石形,石重,精心设计打磨出一款和石头合体、合身的底座来,将石放在上面,相得益彰,石头是愈发的醒目、耀眼了。
查查[辞源],“公正”词义是:“不偏私,公平、正直”,它侧重基本价值取向。那么,决策需要公正、分配需要公正、奖惩需要公正、执法需要公正、市场需要公正、一个国家需要公正、一个地方需要公正、一个单位需要公正、一个村庄需要公正、一个群体需要公正,一个家庭同样需要公正。很难想象,一个单位、一个领导、一个公职人员,私欲至上,有了贪污腐败,有了不廉洁,他所履行的岗位职能和从事工作还能有什么公正?由此推断,公正,倒真是道出了廉洁的本质涵义了。那么,我终是得到一个奇绝的廉洁石了。
有着这样一个廉洁石,工作之余,望他一眼,仿佛就安然了许多,每每和他对话。而那石也总是有洞察人内心的神奇,在你灰心动摇的时候;在你心有不平的时候;在你畏难的时候;在你放弃气馁的时候……他总是及时而又真诚地来到你心上,注入最有益的能量。也许他就是你内心的映像吧,他有时是严肃地看着你,有时是冷峻地看着你,有时是微笑地看着你,有时竟是欣赏地看着你。你的所作所为,你的荣辱得失,你的喜怒哀乐,他全然明白,全然知晓。
或许公正二字囊括了一个纪检监察干部的全部:忠诚、干净、担当,廉石把公正和责任深深烙刻在我的纪检监察历程上,他时时刻刻给我警觉、警醒、警示,让我坚守了自我,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可以欣慰地说,几十年来,我在纪检监察战线和岗位上,没有辜负党的忠诚卫士这个称号所具有的责任和使命。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县纪委监委四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