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爱“廉”说】廉洁石说——守蒙石

作者:陈旬利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01

无独有偶,明代清官滕州市善南街道王开人张守蒙,在卸任返乡时,当地百姓为他送上一块巨石,石上刻有“张守蒙廉洁石”,并配有赞语:“清官廉吏,流芳千古”,用此表达对这位清官的认可与爱戴。于是,张守蒙这个名字便流芳百世。

张守蒙生于公元1510年,字启哲,号静泉,明嘉靖十三年乡试中举,嘉靖甲辰考取进士。

张守蒙最初的官职是知县,数年后,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在此任上,除了举荐和弹劾官吏等工作外,还负责督察管理屯田。当时辖区内有后来成为明穆宗的裕王和其弟景王的封地,按规定二王应各赐庄田一千顷。张守蒙核查前几年所没收的土地数百顷,都被用种种名义给成国公朱希忠了,他便严正地收回,交给二王府。此时正是宰相严嵩当权,儿子严世蕃和成国公联姻,屡次为其说好话,张守蒙始终没有答应,得罪了严氏父子。之后,张守蒙被任命为河南按察司佥事,还没等上任,又被贬为石州判官。一年后,提升洪洞县知县,又调任随州知州,不久又提为郧阳府同知,代理房县知县,最后调任盐运司运使。

无论在何时何地任职,张守蒙坚持廉洁奉公,体恤百姓。他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秉承着自己的为官理念,不贪不占,为民做主。因此,他任职不停地受到折腾,就在他离开四川到河南到任之时,老百姓纷纷送行,有的感其恩德,送来珍贵的礼物,张守蒙不收,他们就长跪不起,为难之际,张守蒙灵机一动,指着身边的一块石头说:“我在此为官多年,看中了这块石头,乡亲们非要送我东西的话,就将这块石头送给我吧。”他心想,老百姓怎能会把这么重的石头从四川送回山东老家去!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川民无比感恩,信以为真,竟以惊人之群力,将此石装上巨船,顺长江,经杭州,转运河,至夏镇,又卸船换牛车,直达王开。他尚未到家,川地老百姓就已经把这块石头送到他的家乡。

这块看似普通的石头,能作为传世之物,令后人望石敬仰,就缘于它所蕴含的“廉洁”两字。它是老百姓对张守蒙的敬仰,也是对那些公正廉洁、造福百姓的清官们的称颂。

历经五百多年岁月沧桑的廉洁石,不仅载誉了张守蒙奉公忘私、为官清廉的一段历史,也已然成为一种廉洁文化的符号和象征,代代相传。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县纪委监委四级调研员)